很难想象Ever17是一部02年的作品,迄今足足有20年了。

作为一部叙述性诡计的悬疑题材作品,ever17,毫无疑问这类题材的巅峰之作,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,ever17代表着一种高度。

 

在动笔之前,我一度感到犹豫,因为不管我怎么写这篇评论,都难免涉及到剧透。倘若有人因此错失了品味ever17的乐趣,那可真是一种罪过。但想来想去,我仍旧心痒难耐。如此佳作带来的震撼,倘若不写点乱七八糟的东西,实在无法平静。

再说我估计也没多少人会看我写的东西。

因此,这仅仅是我自娱自乐的胡乱涂墨罢了。倘若恰好有人看到了此处,又恰好没玩过ever17,那我希望你赶紧退出。因为我的文章毫无价值可言,但ever17的感动,这辈子只能体会一次。

 

我是在一周前的凌晨通关本作的。其实早在五月份我就开始玩ever17了,之所以磨蹭到现在,是因为前期的日常真的很无聊。

这也是ever17最大的弊病了,打越钢太郎的剧本功底毕竟还差些意思,虽说整个故事的悬疑点堪称绝妙,但在此之前的铺垫实在有些劝退。逻辑混乱的对话,平平无奇的日常,还有不断累积的谜团。随着玩家各个线路的推进,这些谜团不但没有解开,反而越来越多。大量的未知不仅没有刺激好奇心,反而叫人头晕。

 

但你要问我这些值不值得忍受,我会告诉你值得。因为这一切,都是为了结局揭开谜题的快感。不如说,正因为有着如此冗长的铺垫,高潮时那种怦然爆发的畅快才会叫人难以忘怀。

大半夜推进可可线时,原本我是昏昏欲睡的,但到了少年照镜子的部分,我猛然清醒了过来。我意识到,我被制作者骗了。我也意识到,真正的故事,这才开始。

 

利用视角欺骗的手法,在gal中并不算太过少见。在车轮之国中我就见识了一次,但那只是很浅显的一次运用,远不及ever17这般玄妙,这般震撼。

ever17可谓是将这种手法用到了极致,以至于没有人可以再模仿这种感动。因为这种手法只要见识过一次,便索然无趣了,如同解密过的魔术。

无与伦比的叙述性诡计,再加上完美融洽的meta和轮回元素,ever17这一奇迹,得以呈现在我们面前。

 

之所以人们将ever17奉为神作,是因为它的诡计手法只有以galgame这种形式才能呈现。无论是动画还是小说,都必不可能。因为动画不得不看见主角,而小说又看不见配角。

这也导致了一个遗憾:ever17永远都不可能被改编为动画。所以即便是珠玉在前,ever17的名气也远不如他的后辈命运石之门。

但我觉得,这可能也是最好的结果了。ever17的故事只能通过galgame来描绘,而对于galgame来说,ever17也是无可替代的唯一。这样便足够了。

 

在凌晨一点推完本作时,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。它居然还是一个难得的大团圆结局,很多时候这种happy end 都难免沦为俗套,很难自圆其说。

所以很多神作的结局,多半都有些悲怆,有些伤痛。但ever17则完全不会,它的结局让人感到幸福,感到圆满。甚至于从剧情上来说,你就觉得它必须得团圆。

 

再说说故事中的那些人物吧。虽然是全年龄向,但其中的几个女角色我也颇为中意,比如茜崎空,这大概是我见过最可爱的人工智能了。

再比如小町月海,虽然我有主观加分因素,因为她的声优是浅川悠(悠姐声音太好听辣),但角色本身也足够有魅力了。

当然,在所有角色当中,最让我印象深刻的,还是仓成武。武哥实在是太男人了,当他问出那句:“你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吗?”的时候,我的的确确被他折服了。

 

最后说下原作的公司,KID,非常可惜,remember11本来有望成为他们的完美续作,并且也有实力成为另一部神作。但因为一些乱七八糟的原因,该作最终烂尾,而这也间接导致了KID的分崩离析。虽然remember11仍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,但对于很多人来说,ever17便是绝唱了。

虽说KID的一些员工组成了5pb,并且当年的助手林直孝也创造出了命运石之门这样的话题性作品。但对于打越钢太郎来说,ever17就是他的巅峰,也是他的极限了。

从那以后,即便也有一些不错的作品,但像ever17这般震撼人心的,钢太郎再也创造不出来了。

 

 

 

PS:我看到B站上有人传ever17的全流程视频,这不会涉及到版权之类的问题嘛?我记得原则上好像是不给上传gal的

分享到:

全部评论

remember11各方面吊打 e17 avg 叙事节奏的定点,全程爆点,断臂的维纳斯,你如果对 sf 感兴趣可以玩玩 io 也是中泽的作品还有 root double
2025-05-19 19:28:00
分享
登陆 后方可回复, 如果您还没有账号请先 注册